本商品为:内部资料!16K本,封面为简单的皮纹纸包装,内容共192 页.
永春派发祥于广东珠江中下游的三角洲流域,以前在南海、番禺、顺德、中山、新会、三水等地流传,东莞惠阳一带亦有(较少)。
历来永春传人设馆授艺者甚少,更因其武艺繁多,技击手法深奥,所以习者不众。以前偶有大地主或商贾贵胄寻访到愿意授艺的永春传人,重金聘去教习自家子弟,所以永春被称作「少爷拳」,这些富家弟子之传承以家传为多,少有外传。从前乡村族姓,时有纷争,若同乡之两姓大户各聘永春师父为教习,就会要求学习与对头不相同的功夫(套路),以为互别,两名永春传师则彼此约定教习的套路,避免教出同样的功夫,此举唯永春可以,套路少的家派不易为也。但这样的家院教习,常以两或三年为约,按以前的教武方式和进度,习者只能学到三几套功夫。但若勤练精研,于防身自卫,守庄护院已绰绰有余,乡人之愿亦只此矣。
因承先启后,分支如树桠,若不同分支与师承的传人相遇,演式时唯以永春之鹤掌礼、钳羊马、日字拳(映日)、圈手来看出为同门子弟,互相切磋者则以桩手、桥手、黐手以印证为本门功夫,同门互访多以木人桩手谈武学,但彼此的功夫套路仍有互不相识者也。那些有抱负若发扬光大永春门派的传人,也并不容易能学到永春的全派功夫,因为有些分支只传宗祠后嗣,有些流于山野荒村少为人识,更有枝枯叶萎而失传者,使有志学习全派功夫者扼腕而叹。
然诸前辈与先进们出版的武术丛书,多没有说明『钳羊马』、『日字拳』之由来,且将『二树钳羊马』写成『二字钳羊马』,但为何叫二字钳羊与日字拳之日字原因,均没有清楚之解释。武术拳套只有小练(小念头)、寻桥、标指三套,而且很多都没有说到『鹤掌礼』。二树钳羊马与日字拳和鹤掌礼乃永春标帜,若识永春功夫而不知宗马、宗拳、宗礼、之由来,岂不贻笑方家。永春之鹤掌礼有别于武林中的常见礼法,以鹤舞迷踪步、转身单鹤掌先敬宗祖,跃马转身鹤掌拱手礼客,礼法方成。此即永春礼之『先敬宗祖后敬人』,表达出永春门训中之『尊师重道,我武维扬。』的意义。永春武术之最终套路是大练手(大念头),全派功夫除了器械套路,只拳掌之套路就超过十套,此谨以余所识而言矣。
永春功夫自至善祖师创派以来,就被南国武术界尊为岭南之首,因其套路之多,技击之强,手法之玄,变式之妙,武学之高,均为岭南翘楚。然而世代薪 ??传,支流互别,传承者多以己为尊,以为分支所学即门派功夫之全部,致功夫套路皆有彼此不识却互不相通,使永春功夫日渐流失,现在很多永春传人都以为门派的拳掌套路只有小练(小念头)寻桥与标指而矣,其余的连套路名称都未闻也。